赤峰市民政局聚焦“建好、用好、管好”社会组织,树立“党委政府抓什么、社会组织就服务什么,人民群众需要什么、社会组织就补位什么”的理念,不断优化发展布局,通过严格登记管理、依法治理与积极引导相结合,有效推动全市2228家社会组织在提供公共服务、助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一、聚焦规范化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统筹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政治属性与法定职能,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完善数据台账、统一登记标准的举措,切实把社会组织“建好”,夯实其规范发展的制度基础,确保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推进社会组织成立登记、章程核准、年检年报、专项抽查、等级评估、教育培训工作与社会组织党建“六同步”,推动社会组织章程将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纳入”,推动党组织班子成员与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二是对社会组织进行台账式管理。依托“数字民政平台,”建立涵盖社会组织党建机构、基础信息、理事会换届、重大活动审批、行政处罚等内容的数据台账,确保全市社会组织基本信息底数清、情况明,为持续优化社会组织层级、领域和类型分部,有效调节总量,实现“有进有出”良性发展夯实数据基础。三是规范社会组织登记流程。制定《赤峰市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专项行动实施细则》,组织旗县区对登记审批工作流程进行标准化修订,实现社会组织登记审批的受理标准、审批流程、要素材料、承诺时限等全面统一,有效优化了全市社会组织登记工作流程,大幅缩短登记时限。

二、聚焦精准化服务,推动社会组织稳健自律发展
积极引导社会组织聚焦重点领域、拓展服务路径、打造特色品牌,切实把社会组织“用好”,提升服务供给的专业性与精准性,激发其助力经济发展的潜能。
一是引导社会组织聚焦重点发展领域。重点聚焦乡村振兴、就业优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国家战略,加强政策融合、资源整合、工作联合,找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2025年,我市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消费帮扶总金额达1700万元;助力大学生就业行动,提供工作岗位1100余个;为居家老年人上门服务,服务8255人次。二是引导社会组织拓宽发展路径。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助力民生保障和民生服务。找准社会组织参与民政工作的着力点,2025年,我市民政领域围绕社会救助、老龄、残疾人福利、儿童福利等方面,实施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项目超过20个,涉及资金过百万。三是引导社会组织打造服务品牌。引导社会组织开展专业化、差异化、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形成“爱心年夜饭”“暖心助老”“阳光童行”“邻里帮”等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满足民需、彰显特色的优质服务品牌,成为传递关怀、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

三、聚焦法治化管理,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
坚持依法治理与风险防控并重,通过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强化执法监督、实施联合监管等方式,切实把社会组织“管好”,筑牢法治防线,确保社会组织规范运行、有序发展,不断提升其服务能力。
一是打牢制度基础。落实负责人谈话、约谈等管理制度,落实社会组织负责人任前公示、法定代表人述职等制度规范。印发《赤峰市社会团体内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化建设,筑牢守好社会组织法制发展防线。二是持续强化执法监督。将风险防范摆在突出位置,将法治权威落到实处,深入开展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僵尸型”社会组织出清及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等专项行动,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组织领域风险隐患。三是不断加强综合监管。打好强化“联防”、严管“合法”组合拳,联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开展联合检查。2025年对我市37家社会组织开展“随机查+专项查”检查行动,下发整改通知书37份,收到整改材料287份,有效提升我市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有力推动其依法依规开展活动。

蒙公网安备 150404020001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