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强基础优服务惠民生 构建农村牧区养老服务新格局
来源:
赤峰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
2025-03-24 11:17
字号:大中小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赤峰市是自治区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其中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达96.15万人,占比达24.23%,高于全国和自治区平均水平。近年来,赤峰市民政局从老年人的急难愁盼问题出发,针对农村牧区养老服务工作特点,不断提高供给能力,优化管理服务,加快构建农村牧区养老服务新格局。夯实基础,优化养老设施。根据农村牧区地理区位、人口分布实际和现有设施基础,科学布局农村牧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支持有条件的敬老院转型为养老服务中心,通过资源整合升级改造,着力打造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标准化、规范化农村牧区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娱、紧急救援等养老服务,2023年以来,共计投入4255万元用于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累计建设苏木乡镇养老服务中心99个,村级养老服务站871个,功能拓展提升农村牧区互助养老幸福院95个,有效扩大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提升农村牧区养老服务水平。创新模式,探索牧区养老。鼓励支持我市阿鲁科尔沁旗探索“马背上”的养老新路径,创建了牧区“3+2+1”流动养老新模式,即通过党建引领,推动养老服务站、幸福互助院、游牧服务站“三个阵地”建设;通过精准摸排,推动互助志愿服务队、流动志愿服务队“两个队伍”建设;通过积分激励机制,推动养老积分兑换超市“一个超市”建设。创新以互助服务为主体、流动服务为补充、积分奖励为保障的服务体系,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原则,将巴彦温都尔苏木作为牧区居家养老试点进行全面打造,有效解决了留守在家、随子女游牧、长期居家等不同类型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需求。自2022年以来,开展牧区居家养老服务4358次,惠及300名老人,兑换养老积分8000分,为全市牧区养老提供了有益借鉴。科技赋能,助力智慧养老。赤峰市民政局精心筹备,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用科技力量为赤峰市养老事业注入新的活力,让智能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 “一网一端一平台” 的独特架构,在全市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智慧养老服务网络,涵盖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旅居养老、养老助餐、养老政策、适老化产品、养老在线办事等多个丰富实用的服务板块,能够一站式满足老年人及家属选择适合的养老机构、了解养老政策动态、挑选适老化产品等多样化需求,网站将各类养老服务产品与政策进行整合呈现,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提供坚实的信息支撑,同步上线的 “赤峰养老” 手机端小程序,将便捷性发挥到极致。老年人只需通过手机,就能随时随地享受贴心的养老服务,真正实现了 “养老服务随身带”。多方培育,建强人才队伍。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在赤峰学院、赤峰应用技术职业学院2处院校建立自治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基地,确立赤峰市福利院、赤峰市松山区舒心老年公寓2处全区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常态化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有效提高养老服务机构护理员持证率,推动养老护理标准化、规范化,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依托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试点开展乡村银龄顾问行动,在试点地区明确1名乡村银龄顾问负责1—2个临近村(社),详细了解基本情况,统筹做好老年人政策宣传、供需对接等基本养老服务。聚焦需求,提供多元服务。在农村牧区医疗服务方面,不断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联合赤峰市卫生健康委转发《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 民政厅关于深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协议合作的通知》,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协议合作,加强服务供需对接,为老年人提供优质高效的医养结合服务;在农村牧区老年人关爱方面,组织民政工作人员及乡村银龄顾问、志愿者、“好邻里”等对留守、空巢、高龄、失能失智等特殊困难老年人进行定期探视走访,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助老活动;在农村牧区老年人文体娱乐方面,依托养老服务设施,设置多功能活动区,组建老年秧歌队、戏曲队、广场舞队、棋牌组等,定期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切实让老年人享受幸福美好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