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事务系民生 真情服务暖民心
来源:
赤峰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
2025-03-24 11:15
字号:大中小
社会事务工作关系千家万户,点多面广,既要保障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权益,又涉及殡葬管理、婚姻登记等基本社会服务。近年来,赤峰市聚焦群众关切、回应社会期盼,改革创新、做实做细社会事务领域各项工作,让千万群众感受温暖,为公共服务增加温度。深化婚俗改革,“四心”共塑爱心。加强婚姻登记主阵地建设,以红山区国家自治区双试点、翁牛特旗、林西县市级试点为抓手,通过“一区一旗一县”带动,积极推进公园式、广场式婚姻登记中心建设,通过建立婚俗文化展馆,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打造1314诗词长廊、幸福1号院、紫藤萝花海等多种浪漫场景,为新人营造甜蜜氛围,倡导新型婚育文化。推出“四心服务”,探索实施婚姻登记中心全年无休工作制,“真心”为爱亮绿灯;建设室内室外、中式西式多样化颁证场所,“暖心”为爱作见证;推行“跨省通办”“公民婚育一件事一次办”,“贴心”为爱优流程;启动“和谐家庭计划”,为新人提供从婚前辅导到婚中体验、婚后跟进的全周期式服务,“用心”为爱把方向,2024年以来,累计办理结婚登记23310对,其中异地登记3828对,跨省73对、跨市81对、跨区3674对,婚姻家庭辅导2万余人次。大力推行集体婚礼、低碳婚礼、公交婚礼等特色婚礼,邀请“特别嘉宾”见证新人婚礼,组织新人共栽“爱情树”、共育“幸福林”,倡导新型婚育文化,培塑良好和美家风,让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成为社会共识。2024年以来,全市各地累计举办特殊节日集体婚礼、集体颁证、婚博会等活动40余场次,与新人签署《婚事新办承诺书》1.9万余份,形成喜事新办、婚事简办新格局。倡导厚养礼葬,“三心”抚慰忧心。坚持殡葬公益属性,推行“三心服务”。率先在全区范围内实现基本殡葬服务普惠制,凡属赤峰市常住户籍人口,逝世后遗体接运、遗体存放、遗体火化、骨灰寄存四项基本殡葬服务项目全部免除,让群众身后事“省心”办,2024年为12022人,减免殡葬服务资金1437万元;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9000余万元,实施殡仪馆、骨灰堂新建、殡葬设施设备更新项目25个,切实推进殡葬设施从补短板向优服务转变,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让群众伤心事“放心”办;积极推进殡葬移风易俗,组建“白事管家”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持续发放致逝者家属的一封信、文明祭扫倡议书,倡导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网络祭扫等生态环保、文明节俭的方式表达哀思,大力宣传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制定奖补政策,土葬改火化奖励资金1000元,选择生态葬式奖励2500元,让群众烦心事“暖心办”,2024年以来累计为444名土葬改火化逝者家属发放奖补资金44.4万,为82名选择生态葬家属发放奖补资金20.5万元。赤峰市民政局被民政部授予“全国殡葬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聚焦服务理念,“专心”助力信心。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近年来,赤峰市民政局着眼于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升特殊群体服务保障水平,助力残障人士重视信心,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强化数据双重比对,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相关数据共享备忘录,在各旗县区民政部门每月筛查的基础上,市民政局定期与社会救助、殡葬数据内部比对,与社保、残联数据外部筛查,确保应纳尽纳,应退尽退。深化主动服务,通过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的主动服务功能,为新纳入低保、新办证残疾人及时发送提醒信息,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建立补贴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将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由100元/月提高到125元/月,今年以来,为82577名困难残疾人、66169名重度残疾人发放补贴资金5133万元。大力推进精康融合行动,制定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资源共享与转介管理办法,打造“安康港湾”社区康复站品牌,截至目前,已建立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站16个点,实现旗县区全覆盖,登记康复对象1768人。积极开展“助康工程”项目筛查,累计为低收入群体662人适配假肢、矫形器,为1066人发放轮椅、盲杖等辅助器具。树牢底线思维,“真心”凝聚善心。持续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积极组织“携手相助,让救助更有温度”6.19开放日宣传活动,通过展板、宣传册等形式,向市民普及救助管理工作相关法规政策,宣传“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救助理念,切实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与应急救援组织、环卫、美团等社会组织及爱心企业签约成立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志愿服务站,协作开展主动救助志愿服务,将救助触角延伸至城市各个角落,实现流浪乞讨人员快速发现与救助。引入社会工作方法,积极推进救助机构从基本食宿保障,向心理抚慰、法律咨询等专业化、精细化救助服务上转变。2024年全市13家救助服务中心共实施救助678人次,其中护送返乡198人,跨省接送28人,实施心理辅导15人次,提供法律咨询1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