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紧紧锚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社会救助工作的新任务与新要求,围绕“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这一核心目标,持续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不断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底线。
一、深入基层调研,精准把握群众需求
为深入了解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赤峰市民政局深入基层,与困难群众进行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赤峰市民政局领导班子带队深入12个旗县区、17个苏木乡镇以及30个嘎查村,实地走访60余户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实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健康情况以及面临的实际困难,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救助政策能够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通过与旗县区民政局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苏木乡镇和嘎查村社会救助经办人员深入交流,收集社会救助工作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为调整和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提供依据,确保社会救助工作更加科学、合理。在调研过程中,积极向群众宣传社会救助政策,解答群众的疑问,确保困难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并享受到各项救助政策。
二、强化精准施策,筑牢民生兜底保障网
赤峰市民政局以“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保障”为工作核心,全面深化社会救助制度改革,致力于打造一张严密坚实的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一是发挥城乡低保兜底作用,精准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利用大数据比对家庭经济状况、数据监测预警,结合实地走访摸排,精准识别保障对象,及时调整救助措施,确保救助公平。2024年,全市发放城乡低保救助资金15.15亿元,惠及保障对象34.22万人;累计新纳入农村低保范围38180人,退出农村低保范围37289人,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二是发挥特困救助全面兜底保障作用,确保特殊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针对全市1.98万名特困人员,民政部门建立了“一人一档”照料服务档案,特别是加强了对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的日常照护保障。创新推出“探访关爱+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组织镇村干部、网格员、社会工作者每月定期开展入户探访,及时发现并解决保障对象在生活照料、医疗救治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三是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作用。推行“先行救助+后续跟进”模式,急难型救助注重提高救助时效性,简化审核审批程序,积极开展“先行救助”,共救助0.13万人次,支出573万元;支出型救助按照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审批程序,根据家庭困难程度,实施精准救助,救助2.61万人次,支出5061万元。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的生活困难。
三、加强部门协作,形成专项救助合力
为构建全周期、多层次的社会救助网络,赤峰市民政局与医疗、教育、住建、人社、农牧、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动态监测预警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实现数据互通,对低保、特困、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实施全方位、动态化监测。一旦识别出大额医疗支出、子女升学等可能导致家庭困难的情况,会及时将信息反馈至属地部门进行核实。对于符合救助条件的家庭,相关部门将迅速启动救助程序,按照规定给予相应救助。在综合救助模式下,民政部门充分发挥兜底保障功能,通过临时救助金、慈善帮扶等方式解决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各职能部门则同步启动专项救助,形成强大的救助合力。教育部门落实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卫健部门开通大病救助通道,减轻患者医疗负担;住建部门优先为困难群众配租安全住房保障或进行危房改造;人社部门提供公益性岗位,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就业增收。2024年以来,医疗救助支出3.4亿元,通过资助参保、直接救助和住院及门诊救助惠及82.32万人次;教育部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34.5万人次;住建部门为803户困难群众提供安全住房保障,全方位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四、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救助多元发展
赤峰市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救助,通过开展慈善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困难群众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救助服务。阿鲁科尔沁旗民政局在政府救助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将慈善救助融入社会救助体系之中,打造“沁心助”救助品牌。通过搭建爱心平台,吸引113家爱心商企加入“商企联盟”,招募124名爱心人士,建成社会救助“爱心人士资源库”;通过主动摸排、基层上报等方式,建立包含370户“特殊困难群众的需求资源库”,借助双库链接机制,爱心人士与困难群众实现精准对接,主动认领帮扶对象。自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开展救助帮扶活动45次,救助帮扶困难群众170余人,捐赠米面粮油等生活物资折合人民币25.9万余元。同时,累计开展慈善助学311人次,帮扶资金达31.6万元,为困难群众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沁心助”救助品牌在草原小镇上熠熠生辉。
赤峰市民政局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暖心服务”为有力抓手,通过持续开展基层调研问需于民,统筹推进常规救助与专项救助协同发展,让社会救助公平公正惠及困难群众,切实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