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活动活动自6月19日至10月15日,赤峰市共救助209人次,救助返乡170人,成功寻亲1人,安置落户1人,彻底解决长期滞留在城区的职业乞讨人员5名。其中街面巡查出动车辆 1077车次,1985余人次,发放方各类衣物100余件,食品327份、矿泉水220瓶,发放宣传册8300份,引导卡1000份,宣传单23000份。未发生流浪乞讨人员应救未救和信访舆论事件,有效的保障了创建文明城市和兜牢安全生产底线。
高起点筹划部署。按照通知的新要求新指示,结合辖区实际,认真总结往年专项救助工作经验,在发扬传统的基础,进一步织密街面巡查网。各流浪救助机构研究制定本级方案、引用社会组织补充人员,提前储备充足的衣物、防暑药品及食物,坚持24小时值班电话车辆值守备勤。极端天气增加巡查力度,一天不少于1次对重点部位场所进行巡查,确保无死角。畅通寻亲和就医渠道,确保第一时间受助人员得到救治和核查身份信息。
加大宣传力度。利用赤峰市电视台、自媒体先后报道6.19开放日和夏季送清凉专项启动仪式、寻亲故事。在公交车媒体滚动播放关注流浪乞讨人员倡议书,发布视频号7篇,通过多种渠道的宣传,扩大了群众知晓和参与的覆盖面,营造了全民齐行动开展救助行动,期间有12人求助均为群众拨打热线救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多部门协调联动解难题。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先后4次组织流入地的救助机构、办事处、居委会、派出所等单位开展联合行动,对在城区长期流浪和滞留人员进行劝返、救助,同时向3个流出地旗县区救助机构发出5份通报函,督导责任落实。这项工作的开展,打开了我市救助工作“双赢”的局面,既缓解了流入地政府首接责任的压力,又压实了流出地属地管理责任。使易流浪人员和反复流浪人员得到基本解决,畅通了救助安置渠道。
创新机制,打造亮点。与赤峰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美团(赤峰)、饿了吗(赤峰)、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赤峰)、赤峰狼途应急救援中心签订《共同关爱流浪乞讨人员协作意向书》,充分发挥以上五家企业、公司人员多、流动地域广、作业时间长的特点,更早地发现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更加迅捷的救助服务。这次创新尝试《中国社会报》第一时间给予了采访和报道,走在了全国救助工作的前列。(胡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