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红山区民政局围绕婚俗改革、困境儿童关爱、慈善文化传播三大核心领域,精心策划并开展系列特色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民政为民宗旨,为辖区群众送上暖心服务,推动民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爱在北疆・见证幸福”婚俗文化艺术周:以文化为纽带,激活“甜蜜经济”
8月29日(传统“七夕”),为期三天的2025年“爱在北疆见证幸福”婚俗文化艺术周在乌兰哈达婚庆公园广场盛大开幕。此次活动由赤峰市民政局、市妇联与红山区民政局联合主办,政企社多方携手,既集中展示红山区婚俗改革成果,更以文化为纽带激活“甜蜜经济”。艺术周设置8大主题展区,日均接待群众1500人次,实现“文化体验”与“消费拉动”双向赋能。
活动期间,达成标志性合作成果3项,启动“红山婚俗文化IP”培育计划,计划打造2条“红山为证、玉龙作媒”婚旅精品线路,建设婚俗文化体验基地。同时,婚姻登记高效运转,累计为235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七夕”单日登记145对,同步配套开展“文明婚俗承诺签名”“家风家训主题卡片赠送”等特色服务,36%以上新人主动参与,实现“登记+新风引导”无缝衔接;消费拉动效应显著,直接带动婚庆服务消费25万元、餐饮住宿消费5万元、文旅产品消费5万元,拉动相关产业总消费近10万元,其中“婚旅融合”“非遗消费”等改革衍生消费占比超21%,直观体现“甜蜜经济”对区域消费的强劲拉动作用与结构优化价值。
二、“童心沐暖阳,亲子共成长”心理疗愈沙龙:专业赋能,守护困境儿童心理健康
8月9日,红山区民政局联合赤峰婚姻家庭建设协会,开展“童心沐暖阳,亲子共成长”主题团体心理疗愈沙龙,17组困境儿童家庭参与,多位专业心理咨询师全程协助,旨在深化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构建家庭-社区协同支持网络。
沙龙设计多项融合心理疗愈目标的趣味活动:“奇怪的画像”环节帮助孩子破冰协作、释放表达欲;“极限撕纸”环节锻炼亲子创新思维;“能量传输”环节融入挫折教育与团队精神,深化“在团队中做好自己”的协作理念。同时,活动着重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优点告白”环节让家长肯定孩子优点,增进亲子认同与孩子自信;工作人员发放“情绪识别卡片”,传授“共情式沟通四步法”,心理咨询师还引导家长从“主导者”向“陪伴者”转变,建立平等对话的家庭关系。活动尾声,孩子们获赠减压文具、书包等暖心礼品并合影,此次沙龙也是红山区民政局“润心伴成长”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专项行动的重要实践。今年以来,区民政局已为全区183名困境儿童建立心理档案,后续将持续深化“家庭-学校-社区”联动保护机制。
三、“五进聚爱・向善红山”慈善实践活动:深化慈善“五进”,凝聚向善力量
恰逢第十个“中华慈善日”,红山区以“五进聚爱・向善红山”为主题,深入贯彻民政部等七部门工作要求,推进慈善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将慈善理念融入社会肌理,凝聚“人人可慈善、处处有善举”的社会合力。
此次活动累计覆盖超1000人次,不仅扩大慈善文化传播半径,更搭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联动”的慈善实践平台,让“人人向善、时时行善、处处可善”的理念深入人心。后续,红山区将深化“五进”成果:完善“乡村慈善互助点+社区慈善点”两级网络,实现困难需求与慈善资源精准匹配;培育“企业慈善基金+家庭慈善小队”两类载体,推动慈善参与从“阶段性”向“长效化”转变;打造“向善红山”慈善品牌,策划“公益慈善月”“邻里互助节”等特色活动。同时,创新研发困难群众“微心愿”线上小程序,设置“需求发布—心愿认领—帮扶进展”全流程功能模块,通过采集辖区困难群众物质与服务方面不同需求,线上线下同步推动干部群众认领对接,帮扶进展实时可见,让“精准对接、即时帮扶”从“口号”变为“行动”。截至目前,已实现困难群众“微心愿”96个。
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是红山区民政局聚焦群众需求、提升服务质效的生动体现。未来,红山区民政局将继续立足职能,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持续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与安全感,为建设幸福红山、和谐红山贡献民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