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不仅仅是一个方位的标识或一个区域的名称,它更承载着人们的深厚情感与对历史的缅怀。每一个地名背后,或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或见证了行政区划的沿革与变迁。红色地名更是见证着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凝聚着中国共产党矢志奋斗的光荣与梦想、苦难和辉煌。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古山”地名里的故事,一同品味刻在这片土地上的红色基因。
古山,位于元宝山平庄镇青山村东南700米处,古山不高也不大、平淡无奇,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重要的战斗——古山战斗,留下了无数英雄儿女血洒疆场的身影。
古山战役发生在1946年5月中旬,是冀热辽军区独立旅同国民党13军54师162团在辽西的一次较大型的战斗。1946年1月,国民党13军按蒋介石密令,大举向热河革命根据地进犯,竭力在1月13日“停战令”下达之前抢占战略要地。先后攻占了朝阳、凌源、平泉、建平等地,1月10日,国民党13军54师162团侵占古山、莫力河(美丽河)及中共建平县委所在地平庄。162团号称十三军的主力,是全副美械装备的“铁团”,配属54师炮兵营1个山炮连,1个迫击炮连,总兵力1700余人。
1946年5月13日凌晨1时,古山战斗打响。当日独立旅控制了莫里河以北鸡冠山一线,夺下古山站沿西山的制高点黑山洼。5月18日下午4时,国民党军两个连西犯,企图接应平庄之敌撤回古山。在这关键时刻,独立旅决定主力出击,向古山之敌发起总攻。至夜10时,在全军奋力拼搏,猛打猛冲之下,从古山站西北角打开突破口,集中火力摧毁重要据点。19日拂晓前国民党军全线动摇,敌162团团长易惠率领残部丢盔卸甲,狼狈不堪突围逃跑。
经过6天7夜的古山奋战,共计击毙、击伤敌人400余人,俘虏700余人,终于打垮了号称国民党13军主力美械装备的“铁团”,取得了古山战斗的胜利,有力地配合了其他部队歼灭叶赤线之敌。
1946年10月,平庄区人民政府修建了烈士陵园,用以纪念在古山平庄和平自卫战中阵亡的烈士。
每一个红色地名都是中国共产党最深沉最持久的革命历史记忆,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不朽丰碑。做好地名文化保护工作,对于传承和弘扬优秀地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艾凤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