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政务公开
互动交流
政策法规
办事指南
民政要闻
机构概览
赤峰市巴林左旗:让地名文化绽放时代芳华

来源: 赤峰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 2024-08-05 11:05

字号: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作为老地名的守护者、新地名的管理者,巴林左旗民政局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的严谨态度,努力让遍布在大街小巷的一个个地名,成为讲好左旗故事的一张张名片。

普查数据交出满意答卷

地名普查是国家任务、历史责任和发展之需。巴林左旗民政局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答卷。全旗共普查9大类地名,形成3468条普查成果数据。其中行政区域及非行政区域、居民点地名952条,事业、企业地名260条,交通运输设施地名974 条,水利、电力、通讯设施地名183条,旅游、纪念地地名74条,建筑物地名226条,陆地水系地名24条,陆地地形地名297条,历史地名478条。

共同发力深入挖掘地名文化

2024年,巴林左旗建立地名管理齐抓共管新制度。由巴林左旗民政局牵头,征求17个成员单位意见后,制定《巴林左旗区划地名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加强成员沟通协调,共同推进工作开展,成为全旗地名管理工作有力抓手。积极落实国务院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关于地名文化保护有关规定的实践行动,开辟各种形式,对地名文化深入挖掘保护。编制了《巴林左旗行政区划图》和《巴林左旗地名志》。每一个地名都有它的一段故事,将这些故事结集成书,取名为《巴林左旗地名典故》,这些故事又以特殊形式承载了巴林左旗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民政人全力赓续红色精神

红色地名记录了我党百年探索前行道路重要历史事件、重大转折节点及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承载了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和不朽精神的各类地理实体名称。作为历史、现实和未来的交汇点,这些红色地名是串联辉煌历程的不朽地标,是牵系家国情怀的精神丝线和贯穿今昔变迁的文化标签。近年来,在旗委、旗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巴林左旗民政局把地名文化建设放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融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全链条。今年,以积极贯彻《地名管理条例》为契机,高质量完成了“衙门庙村、辽上京遗址”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推荐申报工作。

巴林左旗碧流台镇东方红村2016年建设东方红红色教育广场,宣传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红色历史故事;2021年建设党史长廊,打造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同年建设大良沟村史馆,展陈27位抗美援朝和解放战争老兵的英雄事迹,现已成为巴林左旗一个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该村通过组建红色志愿服务队,宣讲红色故事,诠释革命先辈坚定的信念和浓厚的家国情怀。在这种红色教育的影响下,该村先后有数十名青年光荣入伍,保家卫国,积极投身到祖国的建设当中。

为乡村振兴“赋能”民政彰显大作为

多年来,巴林左旗民政局认真履行部门职责,主动融入全旗高质量发展大局,持续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和公共服务,高质量完成地名审核修改2666条,新增地名125条;设置、更换各类街路牌351块,摸排需更换苏木乡镇、自然村牌69块、农村牧区门户牌2.2万块。现已建立“以道路街巷地名标志、楼门户牌为主体”的城市地名地址导向体系,为全旗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全面提高农村地区地名公共服务水平,补齐乡村地名标志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更好服务全旗乡村振兴战略,今年巴林左旗把乡村地名公共服务工作作为《地名管理条例》宣传贯彻工作的重要内容,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措施,积极推动落实。(杨宜霖)


友情链接
民政部
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
赤峰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