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沧桑,波澜壮阔,风缓水微,四季轮回,一览历史长河,清廉是清亮的灼灼之星。新时代青年,生在阳光下,长在清风中,"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惨局面我们不曾面对,但
回首百年路,清廉两个字就如前进的道路中的一盏星火,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承载了人民的重托和民族的希望。中国的文人大家们就以一身傲骨,撑起一片清天,是唐代杨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的气魄,是北宋包拯生前拒收任何贿赂,死前立碑《诫廉家训》警戒后人的传唱;是明朝的海瑞"慎之又再慎,谦逊以自束"的清风长存,情操似雪;也是清朝的郑板桥穿布衣、着草鞋,坚守"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初心,赚得"官风清若一枝竹,囊空如洗两袖寒"身后名的凝聚,他们时刻牢记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的要求,守住廉洁自律底线,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展望,清廉是中国的经脉。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周总理生活节俭,立下了"为人民服务"的廉意基调;以焦裕禄为代表的好干部,身患肝癌仍忍着剧痛奋战在岗位上;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用毕生心血推动祖国教育事业的进步,一脉相承下来,有了坚守贫困山区40多年,与学生同吃、同住的"感动中国"校长张桂梅用生命践行着人生的真谛,秉承着清廉之风,却勇担肩上的责任与使命,用心用爱浇灌每一朵花朵。"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孔子所提倡的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清廉守节的圣贤之道,也是我们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守住初心,方能致远。。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发展,清正廉洁永远是时代的主流,并伴随着社会与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同志在公开讲话中提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对领导干部提出要求,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站在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为推动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廉洁文化正是以廉洁为核心.以文化为载体、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内容的文化。在永不停歇的反腐道路上,从廉洁文化中汲取智慧、振奋力量,深入传承廉洁文化精神内涵,对增强理想信念,坚定历史自信,坚守初心使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氛围。
林西县民政局牢记嘱托,用心用情擦亮民生幸福底色。紧紧围绕县委“5+6+N”工作部署,积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用心用情擦亮民生幸福底色,奋力书写惠及民生的幸福答卷!民政系统干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推动基本民生保障更有温度、基本社会服务更有精度、基层社会治理更有力度。
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就让莹莹之火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新时代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在新征程上,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林西民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引。(王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