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社区康复服务是精神障碍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终摆脱疾病、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多学科、多专业融合发展的社会服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爱精神障碍人员”的重要指示精神,提高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基本康复服务。4月28日,赤峰市民政局举办全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培训班。各旗县区民政局分管副局长、工作人员、精康机构及购买服务承接方工作人员50余人参加会议。
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海波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精神障碍患者有着一般疾病患者不具有的痛苦,他们是一个家庭、社区、医疗机构等社会多方面应当格外关心、关怀、关照的特殊困难群体。各地要认真履行好民政部门职能职责,坚持需求导向,整合运用各类康复服务资源、方法和先进康复技术,着力提升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水平,促进精神障碍患者与健康人群融合,打通“医”“康”循环,弥补社区康复薄弱环节,促进康复对象回归社会。
会议邀请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刘晓莉老师进行授课。她对民政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残联《关于开展“精康融合行动”的通知》(民发〔2022〕104号)进行了政策解读,详细阐述了“精康融合行动”的政策背景、政策意义、总体要求及年度目标,并就全国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亮点江苏常州模式、四川南充模式进行了经验介绍,提出了加强专业机构带动等6方面工作建议,为我市下一步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提供了指引。
市安定医院副院长李国华就“社区精神康复与回归”进行主旨讲解。他从康复目的、服务人员、康复目标、服务内容四方面进行专业化阐述,介绍了服药训练、复发先兆识别、躯体管理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社交能力训练、职业康复训练等重点康复服务内容,为各地从精神障碍患者实际需求出发做好社区康复服务工作丰富了思路。
会后还对安定医院进行了观摩,实地查看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情况,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在院康复治疗情况。
本次培训班的举办,提高了民政管理人员及直接服务人员对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工作的思想认识,提升了政策理论水平与业务能力,为推动我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内容提质增效,促进“精康融合”行动深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