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赤峰市聚焦“老年助餐服务行动”中的难点、堵点,发现问题,提出举措,切实惠及老年群体。一、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一)助餐点经营压力大。从目前运营状况来看,大多数助餐点处于维持运营状态。老年助餐服务属于“微利惠民”,菜品价格较低,长期的运营后餐费收入低和制餐、送餐成本高的问题进一步成为助餐点的持续经营的压力,导致工作人员不足、客流不稳定。其中农村牧区经济相对落后,消费意愿低,加之人口居住分散、服务半径大,送餐采购成本高等因素的存在,给农村助餐服务带来更多运营困难。(二)服务质量有待加强。老年人饮食对饭菜要求低盐、少油、少糖,大众化的餐饮服务往往较难满足上述要求。老年人身体情况复杂多样,对食物需求不一,但部分老年助餐点存在菜谱单一、菜品种类较少、更换频率低等问题,无法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同时,由于人员缺乏专业化培训、人手有限、设备短缺等原因,配送不及时、“饭硬菜冷”等现象实有发生。(三)供需对接不精准。当前我市助餐服务开展的对象大多是前往助餐点用餐的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活力老年人,未能充分兼顾低保、特困、失能等经济困难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此外,助餐服务宣传不足,部分老年人对服务内容了解不够,导致服务受益范围受限。(四)政府补贴资金投入不足。老年助餐服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包括食材采购、加工制作、配送服务以及设施维护等,这些成本往往较高,由于缺乏政府有效可持续的补贴政策,无法激发老年人特别是经济困难老年人的消费意愿,并且一些有意愿参与老年助餐服务的餐饮企业也处于观望状态。二、改进措施及建议(一)完善监管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日常运营机制、抓好食品安全、服务水平、餐品质量的提升;完善监管考评机制,加强监管,建立健全准入、退出和评估机制,助推助餐点持续运营发展。同时,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和规范,确保服务质量的一致性。对于存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隐患的助餐点,及时督促整改,确保老年人的用餐安全。(二) 优化助餐点布局和运营模式。合理规划助餐点布局,选择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区域设立助餐点。同时,将政策向农村牧区倾斜,探索符合赤峰地区实际的多元化的运营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与优质餐饮企业开展合作经营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逐步提升老年助餐工作的标准化、连锁化水平。(三)丰富助餐服务供给。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体和时令季节变化、饮食习惯和忌口,为老年人提供品种多样、营养均衡、搭配合理的餐饮服务。为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考虑提供个性化助餐供给。建立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助餐平台,招募、培养、管理助餐队伍,利用智慧化手段为老年群体提供及时高效的助餐服务。(四)精准定位服务对象。常态化做好助餐服务需求排查,重点关注低保、失能、高龄等真正需要帮助的老年人,确保服务惠及范围。梯度调整套餐价格与种类,推出更多物美价廉的菜品,为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便利。推广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助餐服务的智能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提高服务效率和满意度。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宣传老年助餐服务,提高老年助餐大众知晓率,逐步扩大惠及范围,对有需求的低保、特困、高龄、独居、空巢、留守、失能、残疾、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助餐服务实现全覆盖(五)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持续细化针对老年助餐服务的专项政策,明确服务标准、补贴政策、监管机制等,为老年助餐服务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增加对老年助餐服务的财政投入,确保服务的可持续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老年助餐服务,形成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2025-06-23